隔代养育赋能新时代青少年成长
日期:2025-04-21 15:44:22
淮安区老年大学 顾加明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并强调要推动老年人“老有所为”,为社会发展贡献“银发力量”。淮安市老年大学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将“银龄行动”与隔代养育紧密结合,深入融合。我通过“德、规、行”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和挖掘老年群体在家庭文明建设与社会责任传承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浅显见解,但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以德治家:培根铸魂,涵养精神品格,树立良好家风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语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下一代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它不仅关乎家庭的未来,也关乎国家的未来。教育是一个艰巨而细致的工程,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近些年来,我致力于实践“史、事、诗、书、画”五维教育法,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历史的熏陶、实际事务的锻炼、诗歌的陶冶、书籍的启迪和绘画的培养,全方位地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家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
家史为基:通过讲述家庭高祖辈曾参加解放战争浴血奋战的顾仁山的英勇事迹、家庭获评“文明家庭”、“淮安区好人榜”、“淮安市劳模”的历程,以家庭“家文化 微景区”的现有档案资料和在各个时期获得省市区奖项的牌匾为蓝本,讲述为解决群众各种困难、帮扶病灾家庭、无偿援助村集体和个人美化家园等等事情,传递“从善如流”的价值观。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顾家几代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通过这些生动的实例,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家庭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物质上取得成就,更在精神层面上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人们,成为社区乃至社会的榜样。
文化熏陶:外孙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领悟节俭美德,孙女受环保故事的启发,主动劝阻他人乱扔烟头,展现了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力量。
二、以规立家:法理相融,传承文明家风
家庭以“家规与国法结合”为原则,构建和谐互助的家风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成员共同遵守既定的家规,同时与国家法律相结合,确保家庭生活的秩序与和谐。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而且能够促进家庭成员对社会法律的尊重和遵守,从而在家庭层面推动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规则育人:孙女因积极参与校园活动获选主持人,外孙主动帮助同学解决矛盾,体现遵纪守法与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到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展现出个人的责任感。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限于口头说教,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陪伴赋能:通过每周远程沟通疏导学业压力,帮助孙女从成绩波动中重拾信心,不仅跻身“快班”,还能在千人同年级的英语口试中名列榜首。彰显“尊重与陪伴”的教育力量。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作用,通过定期的沟通和指导,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从而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尊重和陪伴不仅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而且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驱动力。
这一实践契合“银龄行动”聚焦“急难愁盼”的问题,通过代际互动化解青少年成长难题。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指导和支持。这种代际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助于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能够促进不同年龄层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以行兴家:躬身实践,践行社会责任
推动青少年从“家庭小课堂”迈向“社会大舞台”。
公益启蒙:孙辈积极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与敬老服务,外孙通过诗词学习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孙女以绘画传递文化之美,践行“为他人送温暖”的理念。
薪火相传:家庭以“银龄行动”倡议书为指引,将老年人的经验转化为青少年的行动力,形成“家庭文明——社会和谐”的良性循环。老年大学的实践,正是“银龄行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缩影。老年群体以德润心、以规正行、以践明志,不仅有效破解了隔代教育的难题,更将家庭的“小细胞”融入社会的“大肌体”,为培育新时代栋梁注入“银发动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许,这一方式彰显了老年人“老骥伏枥”的进取精神,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诗缘微刊第六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