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途漫漫
日期:2024-11-22 15:30:59
校本部古筝班 张秀荣
一切开始于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公园里,湖水边,一阵阵悠扬筝声,由远及近,随风飘来,如泉水叮咚作响,声声入耳,扣人心弦。我与古筝的缘分,就是从那一瞬间开始的。
我相信所有的美好,都恰逢其时,和古筝的相遇也是如此。那年,儿子正在上大学,我也到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年龄。人一旦静下来,失落感会如影随形。是古筝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坐标,发现了别样的美好。
从琴行里买回古筝,放在书房里,顿觉书房除了书香,还多了一份雅致,就连那些静默的书籍,也开始跟着古筝的韵律而变得灵动了起来。
从此学习古筝的弹拔,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网上古筝视频教学,成了我的主战场。从指甲玳瑁,到勾、托、抹、劈;从上滑音、下滑音,到上下回滑音,一丝不苟。然而,后来的摇指、琶音;摇着、巴着,就把我的情绪从开始的高潮摇落到低潮。原来,靠网上自学,就想弹出一首行云流水般的古筝曲,并不是易事。恰在此时,得知淮安市老年大学开办了古筝班,格外欣喜,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为淮安市老年大第一批古筝学员。
然而,正当我如饥似渴的静心学习时,得知参加竞争返聘的录取通知下来了,还没有干够工作的我,在古筝爱好和返岗之间展开了拉锯战,最终选择了继续上班。
古筝被我搁置一旁。这一搁置,就是10多年。那一段时间,心,总觉得空落落的。对冷落一边,蒙上灰尘的古筝,时常抱有内疚感,有时也想重拾古筝梦,然而,俗话说:“琴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旦搁置,再想重拾,谈何容易?
再一次坐在古筝教室上课,是2年前的事情。想不到淮安市老年大学,在时隔10多年后,重开古筝班课程,是老年大学给我带来了福音,让我得以接续古筝缘。
开学的第一天,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走上讲台,她叫虞文婷,有着一双明亮而又自信的大眼睛,只需一眼,你就会对她充满信任。
跟着这样充满活力、年轻自信的老师学习,信心倍增。依然记得虞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讲的那句话,至今一直伴着我在“筝”途上前行。她说:“上老年大学不是来玩,是学习。尤其是对于乐器来说,比如古筝,如果你每天都坚持练,十年下来,你就是专家!
”年轻教师,教我们这样一群“大学生”并不容易。首先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接受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人是零基础,有的人初学过。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摸底后,虞老师采取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的原则,自己编写教材,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那些零基础的同学说:“这下能跟得上节奏了,轻松多了!”而对于有基础的学员,老师心中也有数。她朝黑板前一站,望一眼每个人的坐姿,就能知道谁学过,谁没有学过。她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给这些“吃不饱”的学员开小灶。
依然记得,在参加她组织的“五天挑战一首曲”的活动中,一首《枉凝眉》,让我增强自信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早起初学的只能是皮毛,有些指法既不扎实,也不到位。特别是遥指,我怎么摇都显得无力而没有颗粒感,虞老师细心查看并发现了问题,原来我的大拇指带帽角度偏了,经她纠正,不长时间我的遥指有了较大的进步。
为了提高学员的学筝积极性,每个季节虞老师都会不辞辛苦地为大家做雅集,前期要联系场地,后期要制作视频。要知道,她还是一个6岁琴童的妈妈,身兼数职,非常不容易。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2023年夏季在清江浦楼拍摄的雅集《万疆》场面恢宏,琴声优雅,还上了《学习强国》,我们都为此赶到骄傲和自豪。
你不弃,我不离。由于我经常不在淮安,她举办的活动,很少参加,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邀请我。有一次,名都报了,却因不小心将手指划破了,虞老师得知后,安慰我说:“没事,等百人同奏渔舟唱晚,你来参加!”我遗憾地告诉她,那时候我已经在外地了。她又说:“那就等你春天回淮时,我们一起穿汉服到大自然去弹奏古筝!”
很庆幸与古筝结缘,更庆幸在漫漫“筝”途上遇见虞老师。选择了古筝,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古筝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筝”途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余生有声声筝鸣为伴,有良师教诲如明灯引路,前行“筝”途便不再孤独。假以时日,终将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切开始于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公园里,湖水边,一阵阵悠扬筝声,由远及近,随风飘来,如泉水叮咚作响,声声入耳,扣人心弦。我与古筝的缘分,就是从那一瞬间开始的。
我相信所有的美好,都恰逢其时,和古筝的相遇也是如此。那年,儿子正在上大学,我也到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年龄。人一旦静下来,失落感会如影随形。是古筝让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坐标,发现了别样的美好。
从琴行里买回古筝,放在书房里,顿觉书房除了书香,还多了一份雅致,就连那些静默的书籍,也开始跟着古筝的韵律而变得灵动了起来。
从此学习古筝的弹拔,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网上古筝视频教学,成了我的主战场。从指甲玳瑁,到勾、托、抹、劈;从上滑音、下滑音,到上下回滑音,一丝不苟。然而,后来的摇指、琶音;摇着、巴着,就把我的情绪从开始的高潮摇落到低潮。原来,靠网上自学,就想弹出一首行云流水般的古筝曲,并不是易事。恰在此时,得知淮安市老年大学开办了古筝班,格外欣喜,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为淮安市老年大第一批古筝学员。
然而,正当我如饥似渴的静心学习时,得知参加竞争返聘的录取通知下来了,还没有干够工作的我,在古筝爱好和返岗之间展开了拉锯战,最终选择了继续上班。
古筝被我搁置一旁。这一搁置,就是10多年。那一段时间,心,总觉得空落落的。对冷落一边,蒙上灰尘的古筝,时常抱有内疚感,有时也想重拾古筝梦,然而,俗话说:“琴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旦搁置,再想重拾,谈何容易?
再一次坐在古筝教室上课,是2年前的事情。想不到淮安市老年大学,在时隔10多年后,重开古筝班课程,是老年大学给我带来了福音,让我得以接续古筝缘。
开学的第一天,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走上讲台,她叫虞文婷,有着一双明亮而又自信的大眼睛,只需一眼,你就会对她充满信任。
跟着这样充满活力、年轻自信的老师学习,信心倍增。依然记得虞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讲的那句话,至今一直伴着我在“筝”途上前行。她说:“上老年大学不是来玩,是学习。尤其是对于乐器来说,比如古筝,如果你每天都坚持练,十年下来,你就是专家!
”年轻教师,教我们这样一群“大学生”并不容易。首先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接受程度不尽相同,有的人是零基础,有的人初学过。在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摸底后,虞老师采取既要瞻前,又要顾后的原则,自己编写教材,由浅入深,循循善诱。那些零基础的同学说:“这下能跟得上节奏了,轻松多了!”而对于有基础的学员,老师心中也有数。她朝黑板前一站,望一眼每个人的坐姿,就能知道谁学过,谁没有学过。她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给这些“吃不饱”的学员开小灶。
依然记得,在参加她组织的“五天挑战一首曲”的活动中,一首《枉凝眉》,让我增强自信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早起初学的只能是皮毛,有些指法既不扎实,也不到位。特别是遥指,我怎么摇都显得无力而没有颗粒感,虞老师细心查看并发现了问题,原来我的大拇指带帽角度偏了,经她纠正,不长时间我的遥指有了较大的进步。
为了提高学员的学筝积极性,每个季节虞老师都会不辞辛苦地为大家做雅集,前期要联系场地,后期要制作视频。要知道,她还是一个6岁琴童的妈妈,身兼数职,非常不容易。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2023年夏季在清江浦楼拍摄的雅集《万疆》场面恢宏,琴声优雅,还上了《学习强国》,我们都为此赶到骄傲和自豪。
你不弃,我不离。由于我经常不在淮安,她举办的活动,很少参加,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邀请我。有一次,名都报了,却因不小心将手指划破了,虞老师得知后,安慰我说:“没事,等百人同奏渔舟唱晚,你来参加!”我遗憾地告诉她,那时候我已经在外地了。她又说:“那就等你春天回淮时,我们一起穿汉服到大自然去弹奏古筝!”
很庆幸与古筝结缘,更庆幸在漫漫“筝”途上遇见虞老师。选择了古筝,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古筝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筝”途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余生有声声筝鸣为伴,有良师教诲如明灯引路,前行“筝”途便不再孤独。假以时日,终将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